产出-产能平衡原则 -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一、序言

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一本被我“收藏”了好久的书,一直以为总感觉这是一本“速成书”,所以缺乏阅读它的兴趣,直到这次我读过它之后,我知道我透过我的思维定式去看待它了。

我读的上一本书是《穷查理宝典》,里面讲到的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多元思维模型”,而这本书在我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教我们从身体、精神、智力和情感多个纬度去提升自己。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近期我也是这么安排自己时间的。但是可能总体思维上没有书中介绍的这么全面。所以,我对书中的内容十分之认可。

我给这本书打:5颗星

二、架构图


2-1

2-2

三、思维定式

在讲具体的七个习惯之前,应该讲一下为什么需要养成七个习惯。

答案就是——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从广义上讲,是指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和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张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本书的开篇,作者给大家做了一个小测试。

  1. 给两组人分别看图3-1和图3-3,10秒钟
  2. 仔细观察后同时给他们看综合了二者特点的画像图3-2
  3. 要求他们描述。

结果,事先看到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少妇;而先前看到老妇像的人,则都认为这是为老妇人。大家经过一番争执和对照后,渐渐的看到了另一方眼中的画像。


3-1

3-2

3-3

首先,这个实验充分的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家庭、学校、教堂、单位、朋友、同事以及流行思潮,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

其次,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所以,我们也应该理解,别人的观点虽然和我们不一样,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毕竟——立场决定观点。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四、产出-产能平衡原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经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原则,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效能在于产出/产能的平衡。

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五、个人领域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思之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其他动物即使智慧再高也不具备这些天赋。生而为人,如果也像动物一样,只听命于本能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发展极其有限。但若能加以锻炼和开发,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我们独具的人类潜能,在刺激于回应之间自由选择就是我们最大的能力。

5.1 积极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采取主动不能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姿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做决定。

积极主动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对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的一种选择。

从进入大学到现在4年半时间,这其中我陆陆续续懂得了很多道理,其间,我曾多次想将我的感受分享给别人。但是,现在我懂了,一方面,那只是我的感受,带着我的“思维定式”的感受,并不通用。另一方面,人如果不是自发的、由内而外的想要改变,别人说的再多也没有用。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5.2 以终为始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了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盯紧真正重要的远景,然后勇往直坚持到底,是生活充满意义。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认清方向。这样补单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每天清晨起床后问自己一句:“如果今天就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我会怎么做?”

所有的事物都要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很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上。

  1. 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
  2. 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
  3. 习惯三谈的是“第二次创造”

明确自己的人生愿景是什么,才能过好自己的这一生,不妨,将它写下来。

5.3 要事第一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一旦确定了人生方向,你就应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生活与设想一致。有效的自我管理所涉及的大都是左脑所擅长的能力:分解、分析、排序,具体运用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等。

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事实。

老实说,我的很多习惯都和这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比如“要事第一”这点,我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使用“奇妙清单”。在我的清单中有人生愿景,有年度计划,有月计划,有周计划,有日计划以及每种计划的执行情况。

只有有条不絮的整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条不絮的。否则,终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团乱麻。

书中在这个位置推荐我们重点关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这可以让你重要性而不是紧迫性来观察一切事务。这其实和人的眼界很类似,有的人只关注自己明天吃什么,而有的人会想如何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很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读书、健身、旅行等等。

仔细观察这些都是对自己将来的一种投资。也即是产出/产能平衡原则。

六、公众领域

人际关系的本质:

所谓情感账户,存储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感情账户存款的,是礼貌、城市、仁慈与信用。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储蓄。

个人的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需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不过,群体的互赖关系必须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作为先决条件,想要抄近路是办不到的。

这是一个很重的概念——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有人说,爱人之前,必须先爱自己。 此言果然不虚,但是我更强调人贵知己。了解自我才懂得分寸,也才能真正爱自己。

6.1 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 利人利己(双赢)
  • 损人利己(赢/输)
  • 舍己为人(输/赢)
  • 两败俱伤(输/输)
  • 独善其身(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利人利己

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

损人利己

大多数人从小就被这种模式浸染。在家里,大人总是喜欢把孩子进行比较,好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爱、理解和耐心。同龄人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完全更具自己的期望和标准来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一个人,这就让赢/输模式更加根深蒂固。学校是赢/输模式的另一个温床,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比较才得以实现的,学校的等级制度只强调竞争和比较,完全忽视学生的潜能和天赋。然而,人生没有赢输。现实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你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赢/输模式是这种合作的最大障碍。

仔细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的,最起码在我的人生里是这样的。从小到大,从来都是比来比去的。诚然,竞争会让人进步。但是,这种竞争,也让我们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而没有信任又谈何友谊?

所以,想要重新拾起信任,收获友谊,需要从双赢思维开始。

舍己为人

输/赢模式意味着做老好人,然而“好人不长命”。

两败俱伤

为了报复,不惜牺牲自身利益,却不问是否值得;只有不够成熟、掌握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会这样。

独善其身

当竞争和对抗意义不大的时候,独善其身就是多数人的处事方法,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利益 无损,别人的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保护吧。

好聚好散

如果是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点:

  • “双赢品德”
  • “双赢关系”
  • “双赢协议”
  • “双赢体系”
  • “双赢过程”

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底、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以前,一直都很困惑,明明道理懂得很多,可为什么收获的友谊低于预期。现在大概明白了,少的是双赢思维,一直以来,那么处于赢/输模式,要么进阶为独善其身模式。如果一来,对别人少了一份关心,缺了一份信任,友谊谈何而起。

6.2 知彼解己

如果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怡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试着去了解别人,走进别人的内心。

6.3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情、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就是要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要能接受差异。

七、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不断更新的是你的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

锻炼属于第二类事务,但是由于不具紧迫性,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不懈,结果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第一类事务,不得不面对健康问题和危机,而原因正是之前对锻炼的忽视。

也许锻炼的最大的好处是养成了习惯一“积极主动”的肌肉。

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的方向,与习惯二密切相关。

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混乱,尽情享受过大自然的和谐与韵律,再回到城市时会感到耳目一新。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把握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真谛,就如同得到了一把可以聚拢一切的大伞,源源不断地赐予我们新的力量,如果能够持之以恒,效果会更加明显。

智力层面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志,开阔视野。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扩展思维的最佳方式,这是第二类事务,人们可以借此接触到当前或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磨砺心志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

我现在基本保持着每周读一本书的速度,且如果书中的内容让我收益颇丰的话,我会在周末写一篇读书笔记,即巩固了书中的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文笔。

社会/情感层面

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围绕着人际领导、怡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For example:

假设你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我们需要交流、共事、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但却存在意见分歧和不同视角,比如你看到的年轻女子,我看到的却是老妇人。

这时候我就要时间习惯四。我对你说:“我知道,咱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不如先交流一下意见,直至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你觉得如何?”多数人都会点头同意。

然后,我开始实践习惯五——先理解别人,我要做到怡情聆听,当我能够像你一样解释你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我自己的观点,让你也能够理解我的观点。

既然我们都致力于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深入理解彼此的观点,就可以转向习惯六。我们共同努力,拟定消除分歧的第三种解决方案,该方案需要被双方认可且优于你我最初提交的方案。

习惯四、五、六的成功关键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感问题,与我们个人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至于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选择,还有双方都是赢家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同凡响。

人生的四个层面休戚相关;身体健全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圆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淫秽、粗俗或色情的东西会使我们的灵魂陷入黑暗之中,削弱我们的判断能力,不再关心是非对错,只在乎自己是否会被“社会良知”揭发。

哈马舍尔德说过:“把玩内心兽性的人,早晚会变成真正的野兽;整天弄虚作假的人,终将失去获得真理的权利;暴虐成性的人,头脑的判断力会日益减退。如果真的要保持花园整洁,就不能让杂草有立足之地。”

八、小结

说实话,读书读到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都是想通的。

借用今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就是:“除了四六级的词汇书之外,其他书中的知识都是不确定在哪一刻会用到的知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wechat
欢迎扫一扫上面的微信公众号,订阅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