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 -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序言

不知道第多少次重写这篇文章了,有些东西就是这样,as time goes by,你对一些东西总是有新的理解,人的一生不就是自我完善的一生吗。

距上次重写这篇文章已经有半年了,现在我已经处于分析阅读层次了,接下来就是要将这种能力固化为习惯。


《如何阅读一本书》从大一就买了这本书,中间陆陆续续读过几次,可是说实话,委实没有读懂多少,着实可惜。

今天偶然期间在豆瓣上看到一篇书评,忽有所感。

其一,我之前应该一直处于基础阅读层次,书是读了,但是读懂多少,理解多少,那就要看运气了。

其二,我有能力快速的达到检视阅读层次。

其三,我里分析阅读的层次还有一定的距离。

下面就结合书评简单聊聊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也就是初级阅读,只要不是文盲,能看懂字面意思,就可以完成。

检视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阅读理解,快速浏览。它也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系统的略读

具体的建议顺序是:先看书名序言副标题,接着研究目录索引,然后看看作者简介,再翻开看一下和书名主题相关的篇章

这个技巧的难点是要求你有背景知识。不过你书读得越多,就越容易。

第二阶段:粗浅的阅读

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分析阅读

打开一本书之前,必须牢记的四个问题

  1. 总的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书的细节部分,作者是怎么谈的?
  3. 这本书的观点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这四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把自己和书籍之间搭建起一个桥梁,联系。

了解范围:这本书在谈什么?

(1)你需要确定主题和书的分类,比如是文学,还是历史,或者是经济学?

(2)然后要用一小段内容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把重点的章节列出来。

(4)找出作者要在书里讨论的问题。

其实,这个阶段也不复杂,你只需要做到一点,不要拿起一本书就闷头读,先搞清楚这本书的结构再下手。

理解内容:本书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1)你需要找出书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2)需要在那些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划出标记,从这些话里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3)用做笔记的方式重新搭建书里的前因后果。有时候,画一张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看着这张你自己画的笔记图,你可以在脑子里迅速过一遍全书。

(4)确定了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评价。

看任何书,都一定要有评论,要有自己的态度。但是记住,不要在读完之前就随便下结论。

主题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按图索骥。照着你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找书去读。这个层次的阅读需要更强的主动性,还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判断力。主题阅读,不是说你读完了一本书接着读第二本,而是说带着你想解决的问题,去读不同的书里的不同章节。主题阅读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解决实用性问题而看书。

第一阶段,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第二阶段,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时候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构建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晰的界定出来。

总结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习惯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而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

笔记

藏书仅仅是代表在纸张上的拥有,而不是智力上的拥有。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但是,就像我们所强调的,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而这个回答问题的过程可能在大脑中就完成了,但是如果能够用笔完成、用键盘完成就更好了。

中国古语中有“微言大义”的说法。据说半本论语可以治理天下。那么如何把字面后的东西读出来、写出来,才是真正读懂一本书的关键所在。

在书上做笔记不可或缺的原因:

(1)那会让你保持清醒。

(2)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无论是用讲的还是用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3)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的句子下画线。

(2)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也可以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当你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可以打开你做过记号的地方,唤醒你的记忆。

(4)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产出

读完一本书应该有以下产出:

  1. 思维导图
  2. 一篇对这本书在讨论什么作出解答的读书笔记
  3. 达到主题阅读层次后,还需要有一篇类似paper的、主题相关的、专业的文章
 wechat
欢迎扫一扫上面的微信公众号,订阅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