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思考 - 读《娱乐至死》

每年的双十一都会屯一波书,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想读这本书,期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读上。今年双十一终于屯上了,这批书到了之后,第一本看的就是这本《娱乐至死》,而它也没让我失望,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有人说,时间和思考是人类最伟大的财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浪费我们的财富。

这本书的出版是尼尔·波滋曼于1985年所著。主要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的变化的探究: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从根本上不可逆的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随着印刷术影响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

这里面的“电视”替换成我们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是成立的。

媒介

媒介即隐喻

“我相信,某个文化种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伽利略说过,大自然的语言是数学。他这样说只是打个比方。大自然不会自己说话,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不会说话。我们关于大自然以及这身的对话,是用一种我们觉得便利的“语言”进行的。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本来的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种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隐喻的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我们透过媒介去认识自然、世界、社会等等。

媒介即认识论

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真理不能,也从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一种文化认为用某种象征形式表达的真理是真实的,而另一种文化却可能认为这样的象征形式是琐碎无聊的。

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印刷机文化

文中介绍了从一开始到19世纪,美国比任何一个社会都痴迷于铅字以及建立在铅字基础上的演讲术。

而这种印刷机文化赋予了人们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共话语。

文字不能不正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形成了一个语境,让人们可以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娱乐文化

电视的思维方式和印刷术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娱乐通过创造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假信息”的种类改变了“得到消息”的含义。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XX即娱乐

在这个一切即娱乐的时代,我们通过给政治、教育…披上娱乐的外衣,从而使其火遍大江南北。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矛盾的点需要我们去思考:那就是娱乐的本质是碎片化,是持续不断的刺激。但是政治、教育等的本质却是逻辑、思考等。所以将属性如此矛盾的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我们到底是通过娱乐达到让大众了解政治,收获教育的目的,还是假借政治、教育等名目去行娱乐之事?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小结

借用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本文:“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wechat
欢迎扫一扫上面的微信公众号,订阅我的博客!